v4.37.64.85 安卓版
v8.70.22.72 安卓版
v5.84.46.84 安卓版
v4.84.69.67 安卓版
v1.05.26.49 安卓版
v9.73.52.81 安卓版
v7.09.82.02 安卓版
v2.81.12.87 安卓版
v4.70.06.30 安卓版
v5.86.84.08 安卓版
v8.05.32.65 安卓版
v3.19.30.15 安卓版
v7.99.25.99 安卓版
v8.32.12.90 安卓版
v7.74.06.58 安卓版
v8.32.03.05 安卓版
v6.62.78.31 安卓版
v7.83.53.03 安卓版
v3.51.52.95 安卓版
v0.99.28.00 安卓版
v6.87.09.80 安卓版
v9.35.06.40 安卓版
v0.36.15.79 安卓版
v7.66.06.58 安卓版
分类:单机 / 冒险解谜 | 大小:3.4MB | 授权:免费游戏 |
语言:中文 | 更新:2025-09-06 19:35 | 等级: |
平台:Android | 厂商: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股份有限公司 | 官网:暂无 |
权限:
查看
允许程序访问网络. |
备案:湘ICP备2023018554号-3A | |
标签: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最新版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中文版 |
⚾2025-09-06 20:55 「百科/秒懂百科」【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支持:32/64bi🐯系统类型:(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17:28 「百科/秒懂百科」【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支持:32/64bi🦈系统类型:(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21:42 「百科/秒懂百科」【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支持:32/64bi🍒系统类型:(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16:00 「百科/秒懂百科」【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支持:32/64bi🐍系统类型:(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7 02:42 「百科/秒懂百科」【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支持:32/64bi🥌系统类型:(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1. 🐪「科普」🏄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0.49.62.29(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 🤸「科普盘点」🐱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3.99.47.70(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3. 🍂「分享下」🚴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0.72.16.34(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4. 🏹「强烈推荐」🤼♀️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9.08.58.51(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5. 🐪「重大通报」🏌️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4.18.22.49(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6. 🐢「返利不限」🌳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2.38.71.40(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7. 🏐「欢迎来到」🏀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6.40.59.58(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8. 🌸「娱乐首选」🦆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3.33.78.08(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9. ⛳「免费试玩」🤾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网-APP下载🎾🥑🦊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官方入口v8.90.49.27(安全平台)登录入口🍁《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①通过浏览器下载
打开“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手机浏览器(例如百度浏览器)。在搜索框中输入您想要下载的应用的全名,点击下载链接【blog.share.m.xejwu.com】网址,下载完成后点击“允许安装”。
②使用自带的软件商店
打开“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的手机自带的“软件商店”(也叫应用商店)。在推荐中选择您想要下载的软件,或者使用搜索功能找到您需要的应用。点击“安装”即 可开始下载和安装。
③使用下载资源
有时您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获取已经下载好的应用资源。使用类似百度网盘的工具下载资源。下载完成后,进行安全扫描以确保没有携带不 安全病毒,然后点击安装。
🦛🤽🏇第一步:🏀访问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网站或可靠的软件下载平台:访问(http://blog.share.m.xejwu.com/)确保您从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可信的软件下载网站获取软件,这可以避免下载到恶意软件。
🏌️🚴🐌第二步:💐选择软件版本:根据您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Linux)选择合适的软件版本。有时候还需要根据系统的位数(32位或64位)来选择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第三步:🐼 下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软件:点击下载链接或按钮开始下载。根据您的浏览器设置,可能会询问您保存位置。
⛳🐳🏐第四步:💐检查并安装软件: 在安装前,您可以使用 杀毒软件对下载的文件进行扫描,确保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软件安全无恶意代码。 双击下载的安装文件开始安装过程。根据提示完成安装步骤,这可能包括接受许可协议、选择安装位置、配置安装选项等。
🌰🦘🏂第五步:🦘启动软件:安装完成后,通常会在桌面或开始菜单创建软件快捷方式,点击即可启动使用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软件。
🎋🏋️🐮第六步:🏈更新和激活(如果需要): 第一次启动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软件时,可能需要联网激活或注册。 检查是否有可用的软件更新,以确保使用的是最新版本,这有助于修复已知的错误和提高软件性能。
特别说明: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软件园提供的安装包中含有安卓模拟器和软件APK文件,电脑版需要先安装模拟器,然后再安装APK文件。
🎢第一步:选择/拖拽文件至软件中点击“🥉添加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按钮从电脑文件夹选择文件《🐢🧸blog.share.m.xejwu.com》,或者直接拖拽文件到软件界面。
🥀第二步:选择需要转换的文件格式 打开软件界面选择你需要的功能,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支持,PDF互转Word,PDF互转Excel,PDF互转PPT,PDF转图片等。
🍃第三步:点击【开始转换】按钮点击“开始转换”按钮, 开始文件格式转换。等待转换成功后,即可打开文件。三步操作,顺利完成文件格式的转换。
进入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教程
1.打开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进入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前加载界面。
2.打开修改器
3.狂按ctrl+f1,当听到系统“滴”的一声。
4.点击进入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打开选关界面。
5.关闭修改器(不然容易闪退)
以上就是没有记录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
🏋️♀️2025-09-07 02:29 🍏MBAChina🐮【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次数58019】🤾🏑🍓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16:12 🤼♀️欢迎来到🎾【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次数17106】🌴🦨🎾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17:15 🦊HOT🐸【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次数25923】🤼⛷️🦐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17:07 🦎娱乐首选🍊【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次数84797】🍐🦧🐮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2025-09-06 15:46 👾返利不限🏏?【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次数76361】🏂🥇🍊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ωειcοmε🌴【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系统类型: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官方)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下载次数999】🐜🎴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
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2024更新陆玄周身诸般至宝虚影浮现,疯狂的吸收着大道法则,最终
> 厂商新闻《施爱东 | 中国故事如何生成——龙王传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历史演进》特朗普继续对日本施压:日本需要开放市场 时间:2025-09-07 03:27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25年第7期
具体内容以正刊为准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所谓龙王故事,特指拟人化的龙故事,也即故事中的龙无论作为主角还是配角,必须是懂得情感表达,可以进行语言交流,具有社会行为的龙神。本文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省卷本”19009篇民间故事中检出的607篇龙王故事作为背景材料,基于对龙王社会行为的价值判断,对每篇故事的龙王、龙女、龙子进行了价值归类(见表1)。
龙王概念的传入
动物故事产生的前提是动物的人格化,动物只有具备了人的语言、思维、感情,才有可能成为故事主角。龙的人格化,与汉魏六朝时期的佛教经译和龙王概念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季羡林说:“中译佛经里面的‘龙’字实际上是梵文Nāga的翻译。Nāga的意思是‘蛇’。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说,佛教传入以后,‘龙’的涵义变了。”最早将Nāga译作龙王的,应该是三国时期译经师支谦。支谦是一名佛教居士,他翻译的《佛说龙王兄弟经》是现存最早的龙王佛经,讲述目连自告奋勇降服龙王,使龙王皈依佛门的故事。其中述及龙王神通大致有四。一是龙王易怒,且神通广大,能吐气、吐烟、吐火,“有两龙王,瞋恚作变,吐气为云”,“两龙见之,大怒,便变化出烟,须臾复出火”。二是龙王以海为据点,能以尾搏水,以水为武器,没坏天下,“此龙大有威神。汝行者,必当兴恶意,出水没杀天下人民”,“此龙今当能出水,没坏天下”,“以尾搏扇海水,百兽震怖”。三是龙王的身体是条状的,“龙身绕须弥山七匝,以头覆其上,吐气出雾,故冥”。四是龙王能够变化为人形,“两龙化作人,为目连作礼悔过”。
支谦的师祖支谶是最早将大乘佛教典籍翻译成中文的译经僧,支谦是第三代译经师,出生在中国,精通汉文,他曾因不满支谶所译《道行般若》,重译为《大明度无极经》,主要的修订就在于将“胡音”(音译)改为意译,晋代高僧支敏度称赞说:“此一本于诸本中辞最省便,又少胡音,遍行于世。”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有支谦小传,对此也有一段评论:“支谦、康僧会系出西域,而生于中土,深受华化。译经尚文雅,遂常掇拾中华名辞与理论,羼入译本,故其学均非纯粹西域之佛教也。”如果要将Nāga译作中国的某种神兽,与Nāga特征最相吻合的无疑是中国龙神。可见,放弃将Nāga音译那伽,选择译为龙王,正是支谦“掇拾中华名辞与理论,羼入译本”的翻译实践之一。
不过,真正将龙王概念普及佛门的,是比支谦稍晚的西晋著名译经师竺法护。竺法护和支谦都是月支国后裔,同属大乘佛教。竺法护于太康六年(285年)译出的《佛说海龙王经》,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正是在这一年:“竺法护结束在终南山的隐修生活,在长安青门外创建敦煌寺,培育僧团,在20年间,发展成千人大僧团,这在汉传佛教史上,是前无古人的破天荒的伟业,标志着中国汉传佛教第一个大乘佛教学派的诞生。”竺法护一生译经154部,因其世居敦煌,时人称为“敦煌菩萨”。他的所有译经都将Nāga译作龙王,仅在《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中,“龙王”一词就出现一百多次,几乎等量于《佛说海龙王经》。西晋年间的佛教翻译潮中,其他译经僧也都采用这一译法,比如法立、法炬就在《楼炭经》中译出了龙宫的壮丽景象:“须陀延城中有伊罗满龙王宫,广长各二十四万里,皆以七宝,金银、水精、琉璃、赤真珠、砗磲、马瑙,作七重栏楯、七重交露、七重行树。”这一龙宫形象,成为后世龙宫译本与龙宫印象的重要参照。
在印度佛教观念中,龙众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龙王则是龙众的王者。龙王可以表现为人形,也可以表现为单头蛇形、多头蛇形,人形和蛇形还可以互相转化。龙王虽然法力高强,政治地位却比人类要低得多,他们最害怕的是金翅鸟。《佛说海龙王经》说:“有四种金翅鸟,常食斯龙及龙妻子,恐怖海中诸龙种类。愿佛拥护,令海诸龙常得安隐,不怀恐怖。”正因为有此恐惧,龙众迫切需要寻求佛的庇护。小乘佛教经典《增一阿含经》也说到这个问题,世尊告诉比丘,金翅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对应着专吃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的四种龙,龙王只有以身事佛,才能免遭鸟食:“若使龙王身事佛者,是时金翅鸟不能食噉。所以然者,如来恒行四等之心,以是故鸟不能食龙。”这些佛经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一切众生,甚至包括身为畜类的龙众,只要虔心向佛,就能修成正果,有可能脱身为人。
印度佛教观念中的“龙王”与中国民间观念中的“龙神”地位很不一样。但是,印度龙王与中国龙神还有更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有蛇一样的身体,都神通广大、善于变化,都有司水、降雨的功能。而且,佛教龙王与中国本土龙神一样,都是基于想象的变幻的复杂多样的神奇动物,如《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要求称念的龙王中,有一头、二头、多头龙王;也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龙王;164位龙王名号中,又有马头龙王、牛头龙王、鹿头龙王、象头龙王、黄色龙王、赤色龙王、白色龙王等,可以作无穷变幻。正是因为印度龙王与中国龙神有这么多相通之处,才使得印度龙王具备了变身中国龙王的可能性。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
龙与特定方位和区域有关,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有的观念,比如“左青龙,右白虎”以及“东方苍龙七宿”等说法,早在汉前就已产生。但是,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观念,却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才兴起的。早期的佛教译本中经常会出现“四大海”“四大域”的概念,比如《佛说如来兴显经》:“及四大域海之龙王长子所雨,有海龙王无所坏雨,众大雨水,咸悉不如海大龙王清琉璃中所出诸水。”又有四大龙王的名号,如《佛说海龙王经》:“尔时有龙王,一名噏气,二名大噏气,三名熊罴,四名无量色。”
中国龙神原本只有类别名称,如应龙、蛟龙、螭龙、虬龙、夔龙之类,没有个体名称。而佛经中的龙,多数都有个体名称,各种龙王的名号多得不可胜数,在不同的典籍中,有兄弟龙王、四大龙王、八大龙王、九大龙王、十大龙王等,有时甚至有多达56位龙王、82位龙王的名号,比如《法华经》提到的八大龙王,就分别名叫难陀、跋难陀、娑伽罗、和修吉,等等。有了具体的名字,如同为个体注入了灵魂,具备了滋生故事的可能性。
东晋佛教译著《大灌顶经》中的五方龙王,阿修诃、那头化提、诃楼萨叉提、那业提娄、阇罗波提这些名字看起来虽是印度名字,但只要看一看这些龙王的称号——东方青龙神王、南方赤龙神王、西方白龙神王、北方黑龙神王、中央黄龙神王,就知道这已经是掺杂了中国五行观念的“混血龙”。也就是说,翻译者或者传抄者在将佛经转译成中文的时候,就已经参照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将佛经内容中国化了。汉魏以降,大量的大乘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伴随着僧侣的口头传讲,佛教的龙王故事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史载竺法护在长安弘法期间:“四方士庶,闻风响集,宣隆佛化,二十余年。”可见当时就已形成广泛影响。
道教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很快就将佛教龙王概念纳入自己的体系,实施中国化改良。这种改良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方面是删繁就简,删去了龙王作为护法神的功能,删去了龙王与佛祖、金翅鸟、夜叉的旧的社会关系,删去了各种龙王的古怪称号,将龙王名称统一到更加简洁的中国式概念框架之中,比如“四海龙王”与“五方龙王”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是强化龙王的世俗功能,在吸纳佛教龙王理水司雨功能的基础上,为之增设了祈福禳灾的圣德神功。西晋末年的《太上洞渊神咒经》首次出现了“五方龙王”和“四海龙王”的概念,对于龙王的社会功能也有清晰界定:“普召天龙,时旱即雨,虽有雷电,终无损害。其龙来降,随意所愿。所求福德长生,男女官职,人民疾病,住宅凶危,一切怨家及诸官事,无有不吉……如有国土、城邑、村乡,频遭天火烧失者,但家家先书四海龙王名字,安著住宅四角,然后焚香受持,水龙来护。”在司雨这个关键问题上,佛经强调的是龙王具备翻云覆雨的“能力”,着重于龙王个体特性;而道教则将之转化为行云布雨的“功能”,着重于龙王的社会价值。道教对于龙王的定义,丰富了佛教龙王的济世内涵,体现了更直接的现世关怀。
作为道教徒的宋徽宗即位之后,即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发布了一则《五龙神封王爵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这是最高统治者对龙王的第一次王爵封号,东方青龙神位列第一。许多学者引用杜佑《通典》的记载,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封“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以为此即敕封四海龙王。其实四海封王只是唐玄宗“四岳四海封王、四镇四渎封公”系列操作的一环,封的是四方海神,而不是四海龙王。据陶金考证:“虽然‘四海龙王’的说法最早已在六朝道教的《洞渊神咒经》中出现,但直到明代,受传奇、小说的影响才开始在信仰层面普及。雍正二年,四海龙神祀典的最终确立则由清世宗完成:‘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均遣官赍祭文香帛,交该地方官致祭。’”
那么,这些历史信息在当代故事中怎样分布?在全国省卷本的607则龙王故事中,提及龙王颜色的故事,计有青龙故事34则,赤龙(红龙)故事2则,黄龙故事18则,白龙故事46则,黑龙故事48则。其中,黑龙故事之所以数量最多,是因为仅秃尾巴老李(黑龙)的故事就占了15则。秃尾巴老李的故事不仅广泛流传于山东、黑龙江、辽宁,在吉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等地也有流传。当然,大部分黑龙故事中,同时都会有白龙的身影,因为绝大多数的龙斗故事,都是表现为黑白之战。红龙故事之所以最少,可能是因为红色属火,火龙理水似乎不大容易被民众接受。
四海龙王往往作为最高层级的龙王出场,其中,东海龙王的出现频率高达51则,南海龙王仅3则,西海龙王7则,北海龙王6则。此外,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直接出现泾河龙王的故事有5则,与“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同类型的故事则多达十余则。如果以具体的龙王名号而论,有三则故事出现过东海龙王“敖广”之名,其他龙王的名字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龙王的职司与功能
中国龙神最主要的功能是沟通天地,充当天、地以及人、神的交通使者,兼有理水、求雨的辅助功能。许多学者引述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篇》,认为“以龙致雨”是中国龙神的主要功能。其实,通读《求雨篇》就知道,五时雨神分别是共工、蚩尤、后稷、少昊、玄冥,龙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执事功曹而已。龙分五色,对应五时之五行,所以董仲舒说:“物故以类相召也,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王充《论衡》有进一步解释:“虎啸而谷风至,龙兴而景云起,同气共类,动相招致。故曰:‘以形逐影,以龙致雨。’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天地之性,自然之道也。”龙能致雨,但并非专职专司,唐以前,河伯、水神才是江河湖海的专职专司。
汉译佛典中,龙王被认为是大海的主宰者,掌管海域,负责降雨:“如阿耨达大龙王者,若欲雨时,阴云普遍于阎浮提,然后降雨,长育百谷、众药、树木、竹芦、丛林,皆得茂盛,华实充满。诸河源流悉从无焚龙王身出,令无数物难计众类致得滋益。”龙王既可为善,亦可为恶,为恶时“作非时风雨、旱潦、灾雹、大寒、大热,伤害众生”,为善时“随彼彼处城邑、聚落、边地、山川,随其时节起云降雨,寒温调适”。
东晋释法显天竺游记《僧伽施国》讲到一则印度僧众供养白耳龙的故事:“住处一白耳龙,与此众僧作檀越,令国内丰熟,雨泽以时,无诸灾害,使众僧得安。众僧感其惠,故为作龙舍,敷置坐处,又为龙设福食供养。”这样的龙、僧关系,很快就移置到了洛阳,据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在洛阳城北闻义里:“水西有池,龙王居之。池边有一寺,五十余僧。龙王每作神变,国王祈请,以金玉珍宝投之池中,在后涌出,令僧取之。此寺衣食,待龙而济,世人名曰龙王寺。”
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僧人已经借助佛教与龙王的关系介入祈雨事务。据《高僧传》记载,南齐建元末年(482年),浙江富阳人得罪龙王,导致大旱,释昙超受邀前往为民求雨,遥为龙呪愿说法,当天晚上,“群龙悉化作人,来诣超礼拜”,释昙超不断与龙说法,导之以善,终于得到龙王许可,“超明旦即往临泉寺,遣人告县令,办船于江中,转《海龙王经》。县令即请僧浮船石首。转经裁竟,遂降大雨。高下皆足,岁以获收”。这则故事显露出从印度龙王故事向中国龙王故事转化的痕迹,还直接点出了《海龙王经》的作用。
从两晋到唐代,由僧人主持的祈雨法事越来越多,甚至有皇帝亲自请僧侣祈雨的记载:“僧一行穷数,有异术。开元中,尝旱,玄宗令祈雨。一行言:‘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上令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不类。数日后,指一古镜,鼻盘龙,喜曰:‘此有真龙矣。’乃持入道场,一夕而雨。”说明当时求龙祈雨已经成为官方定式,龙作为司雨主管已经得到最高统治机构的认证。不过,这一时期的道教也不甘示弱,南北朝时期《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以及唐代之后的《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等,都在反复劝说一个道理:善男善女只要受持和念诵龙王道经,天尊应感,即召龙王兴腾云雨遍洒人间,令川渎流通,河源注润。佛教和道教异口同声的宗教宣讲,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龙神的龙王化,也即人格化,同时也导致江河湖海原有水神、河伯系统的神权旁落。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史记·西门豹传》说河伯,而《楚辞》亦有河伯词,则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自唐以降,各级龙王逐渐接管了大到海域、江河,小到湖潭、水井的所有水域,理水和降雨成为龙王最重要的神职。此后,龙王的降雨红利虽然不断增益,但也不再由僧侣独享,而是为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所共享。《夷坚志》讲述一则南宋时期的求雨故事,一个名叫刘盈之的士人,“倡率道士僧巫,具旗鼓幡铙,农俗三百辈,用鸡鸣初时诣井投牒请水”。这是儒、道、僧、巫、俗通力合作的一出祈雨仪式。唐代龙王信仰的普及程度,我们可以借助白居易《黑潭龙》中的诗句来加以理解:“黑潭水深色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可是,既然丰凶水旱之事“皆言龙所为”,那为什么我们虔诚地侍奉龙王,却依然得不到风调雨顺,得不到龙王的真诚回报呢?道教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行云布雨事务中增设了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在龙王头上增加了一项“玉帝”变量,轻松地解答了龙王为何无法自主降雨的问题。
《西游记》多次提到龙王降雨权限的话题,比如孙悟空遭到红孩儿三昧真火的灼烧,向东海龙王敖广求雨灭火,敖广很无奈地说:“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什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龙无云而不行’哩。”龙王的意思是说,我虽有降雨的能力,却没有降雨的权力。作为反面典型,“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就是因为泾河龙王没有严格按照玉帝的定量标准施行降雨,触犯天条,被魏征梦中斩首。这则故事对于当代民间故事中的龙王传说影响非常大,该类型的故事在全国省卷本中共出现7次。
那么,“魏征梦斩泾河龙”的天条到底是什么呢?据许蔚考证:“从宋明以来的道教文献及道法实践来看,所谓天条应即道教的《女青天律》。《女青天律》约定型于南宋,流行于元明时代,其中有明文规定了龙王行雨有违时间、雨量要予以处斩。”也就是说,龙王丧失行云布雨的主导权,大约是在南宋之后。
龙女形象的多样化
早期中国龙神很少涉及性别问题,魏晋之前从未出现过龙女形象,但在佛教的观念世界中,由于龙众地位相对较低,就有龙女主动攀附人类,甚至压低姿态请求婚配,希望借助与人婚配获得阶层跃升的故事。其中,对中国民间故事影响最大的是两则龙女故事。一则是龙女报恩故事,原出《僧祇律》。一个商人赶着八头牛,遇见离车人捕获一位龙女,准备宰食,商人用八头牛把龙女换下,亲送池边放生。龙女变为人身,要求报答商人。商人到了龙宫才知道龙女在宫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财富,但也有五种时刻无法变成人身,龙女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欲求人道中生”。商人说:“我已得人身,应求何等?”龙女认为他应该去舍卫城出家。商人表示那得先回家一趟,于是龙女送他八个金饼:“此是龙金,足汝父母眷属终身用不尽。”这种龙金具有“截已更生”的特征,意思是用掉一截还能再长一截,这种宝物特征反复出现在当代龙王赠宝故事中。另一则是龙女求婚配故事,出自《大唐西域记》。一个释迦人逃难到一个龙池边,迷路瞌睡,龙女主动上前亲抚,释迦人醒来后,请求交合,龙女说须征求父母同意,而且人畜殊途,恐怕不便交合。释迦人于是对神发愿:“凡我所有福德之力,令此龙女举体成人!”龙女果然因此获得人身,十分喜悦。龙王知道后非常高兴,对释迦人说:“不遗非类,降尊就卑,愿临我室,敢供洒扫!”龙王为两人在龙宫举行了婚礼。释迦人不习惯龙宫生活,想回到人间,龙王送他一把宝剑,让他献给乌仗那国王,趁机刺杀国王。释迦人依计而行,杀死国王,自立为王,将龙女迎至乌仗那国。受此影响,唐代的龙女故事大量涌现,最著名的就是李朝威的《柳毅传》,龙女对柳毅说出了“勿以他类,遂为无心”的名言,意思是不要以为我们不是人类就没有人的情感,这个观点上承佛教故事,下启民间创作,对后世的龙女故事影响很大。
佛教龙王不仅有人格化的思维和情感,还有眷属、龙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龙宫中藏有各种奇珍异宝,这些故事要素进入中国原有的龙文化系统之后,又与中国的修仙文化、异类婚故事相融合,在传统龙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了更多脍炙人口的龙王故事。这类故事反映在当代民间故事中,绝大多数都是以“龙女报恩”主题出现的。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将之列为AT555*型“感恩的龙公子(公主)”,他归纳此类故事基本情节为:(1)主角救了一条鲤鱼或小蛇;(2)被救者其实是龙公子或龙女,将主角邀请至龙宫;(3)主角要回家时,只要求龙王给他一件不起眼的法宝,这件法宝其实是龙女的化身,主角因此娶得龙女;(4)主角借出法宝或违反禁忌,法宝回归海里。
全国集成卷计有龙女故事137则,在龙王故事的所有类别中占比最高,除了部分龙女勇斗恶龙、为民造福的故事,大多数是龙女主动与凡人婚配的故事。龙女嫁给凡人的原因主要有五种:(1)主人公救了龙女或者龙王、龙子,龙女为报恩嫁给主人公,这类故事计51则;(2)没有特别原因,有时仅仅因为主人公穷或者孝顺、心地善良,龙女就决心嫁给主人公,这类故事计23则;(3)主人公意外得到“闹海石”或有其他可以威胁龙王的理由,龙王不得不将龙女送给主人公,这类故事计14则;(4)有一类特殊的龙女故事,说秦始皇筑长城,意外得到赶山鞭,于是赶山填海,吓坏了东海龙王,就让龙女变成孟姜女或绝世美女,嫁给秦始皇,偷走赶山鞭,龙女因此怀孕,生下孩子无法带回龙宫,将之遗弃在海边,弃子被姓项的渔夫收养,被取名项羽,龙女送给项羽的龙食被刘邦偷吃,所以刘邦做了皇帝,这类故事计11则;(5)穷小子具有特殊音乐才华,受到龙王喜爱,将龙女和法宝赠予穷小子,这类故事有6则。此外,西藏有一则故事讲述男子因为长相英俊,被龙女拉去湖里做丈夫,被男子的原配妻子勇敢夺回。
文人创作的龙女故事中,龙女能赋诗作词,工琴棋书画,这类龙女在民间故事中一则都没有出现。民间故事对于龙女的美化,除了强调其绝世美貌,往往强调其孝顺、能干、会持家,个别龙女有节俭美德,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丈夫解难题。一般的情节是:财主、县官或者皇帝等恶霸想抢占龙女,不断给男主人公出难题,龙女帮助男主人公完成三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当恶霸打开男主人公递上的盒子时,瞬间被大水冲走或被大火烧死。另外,有8则故事讲述财主(有时是哥哥)垂涎龙女的美貌,强求男主人公换妻换房,龙女知道自己与男主人公的缘分将尽,力劝男主人公答应并签立契约,而换妻换房当晚,龙女离去,豪宅也瞬间消失,男主人公得到财主的一切,财主从此一无所有。
恶霸抢占龙女的故事中,在恶霸从何得知龙女美貌的情节上,超过一半的故事嫁接了“画中人”情节。龙女让男主人公将自己的画像带在身上,画像因为意外原因落到恶霸手中,恶霸寻访画中美人,于是找到龙女,对男主人公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还有4则故事讲到龙女嫁给孤儿后,因为无法生儿育女,孤儿变心,龙女离开并收回赋予孤儿的所有财富,孤儿后悔。其中,有两则故事讲述龙王重新考验孤儿,孤儿完成龙王的考验,与龙女重归于好;另两则讲述的是孤儿最终贫穷至死。此类故事云南有3则,贵州有1则。
越到后来,龙女故事离佛教龙女故事越远,除了保持龙女故事的一些基本要素之外,大量嫁接了其他类型故事的情节要素,表现为既像龙女故事,又像田螺姑娘的故事,又像画中人故事,又像百鸟衣故事。
深海龙宫摩尼珠
早期中国龙神只是一种概念性存在,人们从来没有关心过它们的住处和财富。龙宫多宝的观念源自佛教,佛经中的龙宫大多处在大深海处,有无数珍宝。《大法炬陀罗尼经》称:“是大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其下乃有诸龙宫殿住所,及阿修罗迦楼罗等宫殿住处,所有众宝,及大海中种种宝珠。彼大德龙神通力故,珍宝璎珞皆有光明。”摩尼珠即如意珠,龙宫最著名的宝珠之一,不仅能够夜放光明,还能如愿变出各种珍宝,具有解除贫困和病痛的功效。《佛说海龙王经》就有海龙王为佛献摩尼珠的情节:“龙王闻说斯经,欣然喜踊,善心生焉。有摩尼珠,名曰立海清净宝严普明,价直三千大千世界,以奉世尊。其珠之光覆蔽日月之明,一切众会得未曾有。”大凡道德高尚的人类,出于正当目的,也可以向龙王求取摩尼珠:“众人大会,望风兴帆,诣海龙王,从求头上如意之珠。龙王闻其欲济穷士,即以珠与。时诸贾客各各采宝,悉皆具足。”
深海龙宫富有无穷珍宝的想象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龙王故事。敦煌变文首先将摩尼宝珠化入通俗文学,比如《双恩记》:“莫若入大海内,拜谒龙王,求摩尼宝珠,与众生利益。要饭即雨饭。要衣即雨衣,要金银即雨金银,要珠玉即雨珠玉。”这里“要什么即雨什么”的摩尼宝珠,正是当代民间文学中龙王送给穷小伙子的“要什么就有什么”的龙宫宝物。唐代传奇《柳毅传》从柳毅的视角,写他初进龙宫时的所见所闻:“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进到灵虚殿“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龙宫三日之后,柳毅辞归,龙王赠宝,这一情节颇似《僧祇律》中“此是龙金,足汝父母眷属终身用不尽”的翻版,“(柳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已盈兆”。随着龙王信仰的普及,龙王几乎成为一切水域的管理者,以至于各乡各镇都有自己的龙王。龙王在神界的地位反而随着龙王信仰的泛化而日益下降,许多小水域龙王甚至沦落到与山神、土地神平起平坐。《西游记》讲述孙悟空向东海龙王讨要金箍棒的故事,既展示了龙宫的多宝豪华,也暴露了龙王地位的卑微。
龙王赠宝是龙王故事中最常见的母题之一。当代民间故事中,摩尼珠往往简称为宝珠、夜明珠,有时是龙蛋、海螺、珍珠、宝碗、宝扇、宝壶、宝葫芦、红宝石等,甚至变形为一顶帽子、一只鼓、一把伞、一个火筒,无论具体形态是什么,宝物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主人公得到宝物后,第一次使用时总是叫一桌好酒好菜,回到家后,一定是选择在一块荒地一夜建起一座豪华住宅。故事中的宝物如果以“珠”的形式出现,最后往往会有男主人公为保护宝珠不被抢走,吞下宝珠,变身为龙的情节。许多故事会将如意宝珠的不同功能拆分成三件宝物:第一、二件宝物一定会被坏人夺走,第三件宝物则一定是惩罚坏人的工具。比如河南卷的《龙子赠宝》中,龙子送给小山两件宝物:一个花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把扇子,想去哪就去哪。小三凭借宝物进到御花园,见到皇姑且显摆宝物,皇姑骗走他的宝物。小三回家路上,遇见吃了身上会长毛的桃子,于是设计让皇姑吃下这种桃子,让她浑身长满长毛。最后小山揭榜为皇姑治病,被招为驸马。又比如青海卷的《三件宝》中,老三穷得走投无路,在黄河边哭,龙王送他一头会屙金子的尕驴,老三在客店显摆,尕驴被店主换走;老三又去黄河边哭,龙王又给他一个会端饭的盘子,老三又在店里显摆,盘子又被店主换走;老三又去黄河边哭,这次龙王送给他一根会打人的棒棒,店主被棒棒打得受不了,只好把尕驴和盘子还给老三。
或与龙斗,或结龙亲
佛教典籍中很少有诉诸武力的屠龙故事,而在中国传统龙文化中,降龙、镇龙、屠龙的故事非常丰富,最著名的就是大禹治水和李冰治水,其中都有镇压孽龙或者用铁链将龙锁在某处的情节。苏轼《神女庙》就有“旌阳斩长蛟,雷雨移沧湾。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寰”的句子,其中长蛟和老蹇都是孽龙,王文诰注称:“蜀守李冰降毒龙蹇氏,锁之于江上,水害遂息。”其他如武帝射蛟、子羽击蛟、菑丘䜣杀蛟、周处斩蛟、赵昱斩蛟等掌故,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庄子·列御寇》有一则屠龙寓言:支离益善屠龙,朱泙漫耗尽千金家财学习屠龙之技,三年技成,却无龙可屠。
龙战和龙斗也是中国古籍中常见的词汇,如《周易》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如《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其他如“白龙与五黑龙斗”“二龙斗于南阳城西”之类的掌故更是难以计数。但是,在唐前的屠龙、龙战、龙斗故事中,龙都是作为被征服或者被观察的对象,是作为一种畜龙,而不是人格化的龙为我们所知,所以,我们不知道龙战、龙斗的具体原因和目的。古代小说很少讲述两条龙因为水域管辖问题而发生斗争的故事,但在当代民间故事中,这一类的故事却为数不少。
在全国省卷本中,善、恶两龙直接战斗的故事计有30则,其中有19则是因为争夺水域管理权或旱涝主导权而发生的战斗,其中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占了15则。秃尾巴老李的经典战斗场景发生在黑龙江,传说这里从前是小白龙的江,小白龙总是发水伤人,沿岸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爆发了小黑龙秃尾巴老李与小白龙的夺江之战。战斗中每当小黑龙一翻上来,老百姓就扔馒头,每当小白龙一翻上来,老百姓就扔石头。最终,小黑龙赢得战斗,这条江从此叫黑龙江。传说秃尾巴老李的母亲是山东人,因感孕而生老李,某次切菜或锄地时不慎将老李的龙尾砍断一截,导致老李负痛离家。龙母去世之后,老李每年回乡扫墓,所到之处必风雨交加。东北的山东人则因为老李而受到特别关照:“听闯关东的人们说,坐船过江的人临开船时总是问:‘有山东人吗?’不管有没有,人们都说有。说有就翻不了船,说没有就非翻不可。这就是秃尾巴老李的缘故。”对待小白龙和小黑龙,人们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白龙是降服、镇压、驱逐;对待小黑龙则是攀亲、结亲、奉事。全国省卷本计有征服或惩罚恶龙的故事176则。其中,勇敢的小伙子勇斗恶龙的故事最多,其次是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等上层仙佛出手惩治恶龙的故事。此外,在整个华北及周边地区,还广泛流传“结龙亲”的故事。
我们以北京卷《黑龙潭的传说》为例:一条秃尾巴黑龙触犯天条被贬到人间,住在房山县一个水潭里,变成黑大汉到大安山一财主家做长工,自称大老张。大老张每天睡觉,但是活不少干,财主偷看发现他干活时变成一条黑龙,于是主动提出把闺女嫁给他。第二天,老张离去,财主闺女突然摔死,夜里托梦给父母说她是龙王奶奶。后来,一条白龙跟黑龙抢水潭,黑龙托梦给财主,让他备好武器,第二天到河滩去助战。财主帮助黑龙战胜白龙。再后来,人们在潭边建起龙王庙,供奉黑龙和龙王奶奶,如果求雨不顺利,就要到大安山请人,求“姑老爷子”降雨。这一故事类型在山西、陕西、河南较多,当地或称龙王为姑爷,或称姐夫,凡是有这类故事流传的地区,“女子所属的家族和村落在同区域内的祈雨仪式中具有主导权”。人们通过缔结龙亲,拉近跟龙王的心理距离,进而削弱龙王的绝对崇高感,方便向对方提出要求。
龙性与人性、龙形与人形的共融
在大乘佛教观念中,龙众属于畜类,人若有恶行劣迹,死后将会转世为龙;而龙如果能认真修行佛法,也可脱身为人。佛教将善与恶的价值关系转换成人与龙的生理关系。《佛说海龙王经》提到十几种违失禁戒之人将会“寿终之后皆生龙中”的恶果,如:“我般泥洹后多有恶比丘、恶优婆塞,违失禁戒,当生龙中,或堕地狱”。在这里,“生龙中”是与“堕地狱”并列的恶果。
佛经中的龙王形象,主体是蛇,但也可以作人相。《说矩里迦龙王像法》称:“其形如蛇,作雷电之势,身金色,系如意宝,三昧焰起,四足蹴蹹之形……若作人相者,面目喜怒,遍身甲胄,犹如毗噜博叉王,左托腰把索、右臂屈肘向上执剑。”总体来说,龙王的样貌还是以“凶相”为主,佛对僧护比丘说:“汝于海中所见龙王,受此龙身,牙甲鳞角,其状可畏,臭秽难近。”直到唐代,佛教的祈雨龙王主要还是依照佛经对龙王的描述,刻画成多头蛇身的形象。不空和尚的《大云经祈雨坛法》说:若天亢旱时欲祈请雨者,于坛中画七宝水池,池中画海龙王宫,于东南西北各画一龙王,“皆在叆叇青黑云中,半身已下如蛇形,尾在池中,半身已上如菩萨形,皆合掌从池涌出。”
莫高窟中的龙王礼佛图
从现存的古代龙王图形上看,敦煌石窟中的龙王图像,主要有兽形、人兽结合形与人形三类。兽形龙王可分为走兽形与蛇形两种;人兽结合形龙王也可分为兽头人身形、人身蛇尾形两种;人形龙王可分为武将形、菩萨形、王者形、天官形四种。“龙女则体型较小,一般着大袖襦裙,披云肩,手持长柄香炉、花盘、灯等作供养。”龙一旦进入“人格化”轨道,很快就会面临生、老、病、死的困扰,具有了人的情感和苦恼。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病龙求医》中的龙为了报答人类救助之恩,主动为当地降雨,打出一眼清冽的井水;《古巢老姥》中的龙用地陷和洪水报复那些分食龙肉的居民,唯独照顾了一位未食龙肉的老姥。
传统龙神地位偏高,佛教龙王地位偏低,两相结合,就成了《西游记》中的有钱有势没地位的龙王。在民间故事中,人变身为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一方面,人们崇拜龙神,认为变身为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华丽转身;另一方面,龙与人毕竟是两种生命形态,无法共存于同一空间,必然会在龙与亲人(主要是母亲)之间经历一场生离死别的痛苦过程。当代民间故事中的人化龙事件,主要分为三种情形。
一是龙母孕龙。这类故事以秃尾巴老李为典型,从广东到黑龙江,到处都有这类故事,全国省卷本计有21则。比如浙江卷《龙母娘娘》:姑娘不小心吞下两颗龙蛋,生下一黑一白两条龙,人言可畏,只好躲进山里,龙子每天夜里摸黑来吃奶,有一次突然现身,把母亲吓死了,母亲临死之前要他们为人造福。又如北京卷《龙母庙》:延庆一个大姑娘吃了河里飘来的苹果,生了五个龙子,龙子帮助大家退去洪水,开出一条小河,然后带着母亲一起升天,人们在当地修龙母庙。
二是吞珠变龙。男主人公因为某种机缘从龙王处得到一颗宝珠,为了护珠,或是因为好奇,吞下宝珠,变成一条龙。比如山东卷《吞珠变龙》:白胡子老头送给王山一颗宝珠,放在米缸里面可以不断出米,财主抢夺宝珠,王山吞下宝珠变成一条龙,其老家就叫龙泉村。又如河南卷《淮河的来历》:吴忌捡到两颗龙蛋,其母让吴忌吃掉龙蛋,他将水喝光,变成一条龙,吴忌走的时候,每走一段就回头叫一声娘,回了十八次头,于是出现了十八个望娘滩。
三是被封为龙。各地最灵应的龙王庙,供奉的都是人龙,多数都是有功于民的地方官员或者修行道士,死后被老百姓奉为龙王。比如,传说广东潮州青龙庙主是蜀汉永昌太守王伉,甘肃洮河流域索陀龙王是明初大将军康茂才,河南洛阳万安山白龙王是道士许三多,山西襄垣焦龙王是一位姓焦的道士。这些人一旦被尊为龙王,自然就会拥有龙的各种神通,但他们在庙里的形象依然是人形。这类龙王无论从形态、功能,还是政治地位等方面,都已经摆脱了佛教龙王的外在形貌,成为与城隍、福主同类的神灵。
结语:龙王谱系的泛化
不同国家的语言是在各自历史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不同语言的所指和能指差异非常大,完全对等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支谦别出心裁的意译,在佛教Nāga与中国龙神之间,找到了彼此相通的文化内核,才让佛教文化变得更加容易为中国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为了区别佛教Nāga与中国龙神,支谦富有创意地生产了“龙王”这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词汇。佛教龙王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龙神,但是,龙王与龙神的形态相似性、功能相似性、译名相似性,为两者的语义融合奠定了初始的语言基础。
龙王概念渗入中国之后,龙王行雨、龙宫多宝、龙女有情等观念,不仅结合了中国原有的龙神职能,还与中国的异类婚故事、异境遇仙故事、动物报恩故事、解难题故事相嫁接,既保留了佛教龙王故事最基本的原型要素,又蜕变出不同于佛教龙王故事的多种故事类型,生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丰富的龙王文化。
历代统治者推崇龙王信仰,分封五方、四海龙王,目的是强化中央统治者的自我定位,将山川湖海的神权统治纳入中央王朝的统一管理体系,明确龙王只是作为帝制王朝的神界臣属,负责管理五方四海的疆域,以此向民间社会宣示“四海龙王来进表,八方归顺圣明君”的神圣秩序。借助宗教、皇权以及民间社会三方面的加持,从西晋到清末,龙王信仰不断扩充势力范围、深入基层社会,渗透到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应的另一面,则是龙王谱系的不断泛化。
一是龙王层级的泛化。龙王崇信在清代达到极致,据陶金考证:“清世宗(1678—1735)以京师时应宫为中心,构建起一庞大的全国性龙神祠庙系统,在其执政的十三年中,所敕建的龙神祠庙多达三十余座。他不但自己在时应宫中为受雨旱灾害的地方祈福,并要求各地督抚将各省龙神神像迎请回属地,建祠祈祷,一如时应宫之分支。”直到20世纪,沿海地区的龙王庙依然十分普遍,据叶涛在山东即墨区田横镇的调查:“在所辖30个村庄中有18个村庄是渔村,每个渔村都有龙王庙,其中周戈庄的龙王庙规模最大,有一间庙堂,内有龙王、赶鱼郎和女童子的画像;山南村的龙王庙规模最小,是一座一米见方的石庙,庙内无塑像。”也就是说,上至皇宫,下至村庄,全都建立起了层级不等的龙王庙。四海龙王之下,大江大河以及洞庭湖这种大湖龙王,以其水域广、势力大,成为龙王诸侯中的强势群体。在民间故事中,大龙王管制和欺压小龙王是非常普遍的。
二是家族谱系的泛化。在文人笔记和小说当中,早期龙王、龙女、龙宫的概念及其想象,有非常明显的佛教烙印。唐宋以降,龙王家族谱系逐渐泛化,龙母故事、龙女故事、龙父子故事、龙兄弟故事不断涌现。在甘肃洮岷汉、藏、回三族杂居地,甚至出现了女性龙王,比如朱元璋作为真龙天子,他的妻子马秀英出任“西郊透山响水九龙元君”、姐姐朱氏出任“金木元君都大龙王”等。
三是社会关系的泛化。龙王之上,有行政关系和神道关系两大块。行政关系也即以玉皇大帝为顶点的隶属管辖关系;神道关系主要指龙王与观音菩萨、太上老君以及人间帝王、得道天师等非凡势力的博弈。龙王之下,又可分为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两大块。业务系统多仰仗传统职司,许多水陆画和龙王庙壁画都会表现龙王带领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行云布雨的场景。管理系统又可分为家族管理以及对水族生灵的统治管理,比如舟山地区的“海洋龙神信仰,有着庞大完整的体系构建。以东海龙王为中心,包括龙宫、龙子龙女、龙婆、龟丞相、虾兵蟹将等。海龙王是龙宫的统治者,掌管鱼虾蟹贝一切水族,是海中的帝王。海洋就是其国土,水族就是其臣民”。
四是龙王职能的泛化。明清以来的龙王职能被大幅扩张。与水龙王行云布雨的职能相反,一些火龙王到处煽风点火,残害生灵。甘肃卷《三危山和鸣沙山》说,敦煌地区有一条沙龙王黄龙,专门吐黄沙刮黑风,死后变成鸣沙山。此外还有一些行业性龙王,比如在云南:“许多地方祭龙为的是求雨,而云龙白族盐井地区祭龙为的是少下雨,以求‘卤旺盐丰’。因此,卤脉龙王崇拜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求雨功能的弱化。”福建卷《分龙节》讲得更加有趣:福安畲山有木龙、鼓龙、革带龙、沙龙,这些龙只顾自己寻欢作乐,弄得民不聊生,玉皇大帝不得不召集各路龙公开会,分派他们各司其职,开会这天就叫分龙节。
五是龙王形象的泛化。在民间故事中,一切水族都有可能被称作龙子和龙女,其中最典型的形象是小蛇、鲤鱼、金鱼,甚至龟、鳖、巨蟹之类。龙王的形象尤其多样化,除了宗教美术中的菩萨形象、帝王将相形象、龙头人身形象、人头蛇身形象,民间文学中最常见的是白胡子老头形象,此外还有黑大汉、黑脸长工、白衣秀才、英俊小伙,以及变身的大鱼、山羊等形象。
六是故事情节的泛化。情节的泛化主要表现在龙女故事中。早期的龙女报恩故事和龙女婚配故事,不仅自身相嫁接,出现大量的龙女报恩嫁凡人故事,而且经常与云中落绣鞋故事、田螺姑娘故事、画中人故事、解难题故事、百鸟衣故事发生嫁接,生成多姿多彩的龙女故事。有些龙女故事甚至与两兄弟故事、变心故事、换妻故事发生嫁接,在龙女畜类的佛教观念基础上,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情节。
不同语言、概念、故事、观念等异质文化要素的碰撞与融合,启发了语言所指的奇妙生长。佛教龙王的中国化过程,其实也是中国龙神的龙王化过程。正是因为吮吸异质文化之营养,在本土文化中加入了可持续生长的新变量,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杂糅、调和,在文明互鉴中刺激了传统文化的蓬勃新生,焕发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一、修复bug,修改自动播放;优化产品用户体验。
二、 1.修复已知Bug。2.新服务。
三、修复已知bug;优化用户体验
四、1,交互全面优化,用户操作更加便捷高效;2,主题色更新,界面风格更加协调;3,增加卡片类个人数据
五、-千万商品随意挑选,大图展现商品细节-订单和物流查询实时同步-支持团购和名品特卖,更有手机专享等你抢-支付宝和银联多种支付方式,轻松下单,快捷支付-新浪微博,支付宝,QQ登录,不用注册也能购物-支持商品收藏,随时查询喜爱的商品和历史购物清单。
六、1.bug修复,提升用户体验;2.优化加载,体验更流程;3.提升安卓系统兼容性
七、1、修复部分机型bug;2、提高游戏流畅度;
厂商其他下载
安卓应用 安卓手游 苹果应用 苹果手游 电脑 更多+
相关版本
查看所有 0条评论>网友评论
反馈原因
其他原因